China Corporate Banking (Chinese Version)
2006/07/31
Abstract
Beijing, China 2006年7月31日
"中资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存贷差所产生的利息收入,中间业务所占的比例很低,只接近10%," 报告的作者袁文力说,"中资银行企业银行业务的重点是要调整业务结构,发展中间业务。在监管部门强调以资本充足率约束银行资产业务扩张的政策下,各商业银行纷纷调整业务结构,控制信贷,加快发展中间业务的步伐,尤其是现金管理、理财等高成长性、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新兴中间业务。"
中国企业银行业务概况:历史、机遇和挑战 赛讯咨询公司报告
外资银行于2006年12月11日之后将享受与中资银行相同的待遇。
届时,外资银行就将在几乎没有任何障碍的情况下与中资银行竞争,中国长期存在的银行市场的垄断局面将被银行间的激烈竞争所取代。外资银行庞大的资金实力,成熟的经营模式,规范化的管理服务,以及遍及全球的营销网络对中资银行来讲将是强有力的竞争威胁。中资银行也利用加入WTO后5年的过渡期进行了体制上的改革,改善和提高资产质量、服务范围、服务水平及服务的及时有效性,增强了竞争力。一些境外金融机构通过入股中资银行的方式分享中国银行业成长的利润或加快建立其在中国的服务网络。
中资银行由于历史的原因已经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贷款,目前政府和银行都采取了许多措施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使得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都得到了持续的下降。200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25.37%,2006年一季度末,中国境内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3124.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8.0%。

赛讯咨询在报告中从历史、现状和未来多个视角分析了中国的企业银行业务,并预测在中国银行市场对外资完全开放之后,国有商业银行的整体优势仍将继续保持,但外资银行在沿海发达地区及大城市的市场分额将迅速扩大,一些中小银行将作为外资银行的分支机构而存在,从长期来看,中小银行如果不能够找到一个独特的细分市场,大多将最终面临被外资银行全面收购的命运。
长度为三十三页的报告中包含了十张图及十张表。网上提供该报告的目录。
公司企业银行研究服务的会员可以点击左侧的图标下载报告的电子版本。非会员若需更多信息请联系info@celent.com。